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
通过大国合作加强全球治理
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的关系非常密切,尽管现在全球治理需要所有国家参与和共同努力,是全球性问题,但大国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决定了全球治理的水平和成效。
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也应当是全球治理的条件。不冲突、不对抗是大国生存的必要条件,相互尊重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没有相互尊重就很难谈合作,当然这种尊重是多样的。合作共赢是大国合作的目标,当然合作既是手段,也是目标。
全球治理需要应对和解决具体性的全球问题和挑战,比如贸易、投资、跨境犯罪、非法移民、恐怖主义、环境、网络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大国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更需要解决规则和秩序的问题。规则问题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新问题的出现需要规则来规范国家的行为,另一个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老规则过时需要加以改革。按照新型大国关系的要求,大国可以在这两方面进行协商、应对和解决。
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实力的相对下降——当然美国的绝对实力还是在上升,但它现在面临很大困难,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GDP总量中的比例已经明显下降。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部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的原因,美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意愿在下降,突出表现是美国退出一些国际合作协定以及国际组织。与此同时,崛起的中国虽然实力和影响明显提升,但实力、经验、能力和影响力还不是很强,承担维护国际秩序责任艰巨。在这一背景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通过大国合作来加强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现在处于上升期,可能也是未来的超级大国,那么未来的中国将怎样实现它的利益?可能也会像美国那样通过维护国际秩序来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也需要像美国那样通过最大限度利用别国资源来维护国际秩序,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维护国际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于国际合作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无论从中国的角度、其他大国的角度以及国际社会的角度来讲,通过大国合作加强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有关国家摒弃偏见,同中国一道通过大国协商、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治理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张胜军——
未来中美之间合作多于竞争
党的十九大后,中美关系会不会更趋激烈,会激烈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金融等方面?我想这是公众比较关心的问题。
其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判断:现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东西方国家或者说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更趋平衡”。这意味着今天这个时代,支持旧秩序的力量和支持新时代的力量日趋平衡。
以上述判断为基石,我给出以下三个判断。
第一,当今是一个西方国际秩序危机爆发的时代。西方国家主导了数百年的国际秩序当前存在突出危机,它体现为一种民主的无限和国家的限制,比如英国会在国家架构的更高阶段从欧洲联盟中退出、西班牙一些地方最近还要闹独立等。所有这些事实表明,近四百年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目前已经积累到一定阶段。因此,当下正好是一种万象更新的时代。
第二,当下国际秩序自组织的演进已经开始。在这方面世界要感谢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突变力量。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可能会从崩溃中再生,但有了中国这个突变力量,有了异于西方国家的主张,又有这么大的体量,就可以对世界带来足够警醒。由于中国在西方的秩序之外走出一条新路,使得国际秩序的自我演进成为可能。
第三,当今是一个从大裂变走向合作的新时代,从过去那种不断地裂变,不断出现一些新议题、新挑战、新危机,走向一种新秩序。党的十九大很显然给中国吃了颗定心丸,也给世界吃了颗定心丸,中国这艘大船会稳定向前进,在这种稳定下,它将会使世界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有了这三个判断,再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到底有怎样的内涵,它和全球治理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会导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特征,如在政治上进行一种有一定竞争性,但是趋于平衡的治理。在国际安全以及世界经济方面,中美将会转向合作。当今已经到了全球安全治理的新时代,只有实现国家间合作、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合作,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中美面临核扩散问题,还是其他政治、安全等问题,双方的合作意愿都会增加。中美力量的平衡这一前提,导致合作成为唯一选项。
正如基辛格所说,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大国足以强大到构建一个独立的大国秩序,它必须合作。中美两国都应牢记基辛格这句话。但是在发展领域,中国肯定要起主导作用,因为西方世界不可能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有效治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
大国对世界和平发展责任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涵讲了“八个明确”,其中为中国外交明确了努力和前进的总目标: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定义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三层含义旨在抛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高举的一面旗帜。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这就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上述“五位一体”所阐述的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和目标。
谈到中国外交对全球治理的贡献,首先必须明确全球治理究竟涵盖哪些内容,它究竟给国际社会带来哪些挑战。按照我们的分析,全球治理既包含传统又包含非传统的安全领域,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不断构建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外交提倡新的发展观、新的安全观、新的文明观、新的治理观,主动应对全球各类挑战,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最有活力、最有担当的力量。
在新时代,中国外交将不断作出新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和平方向;二是推进普遍安全,使国际政治交往、经贸往来和社会交流获得安全保障;三是推动共同繁荣,推动中国“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四是继续开放包容,深化国家间文明互建与友好交往;五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全球生态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国家体量有不同,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世界各国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作为大国,意味着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更大责任,大国在维护和平稳定发展方面具有更重要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