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人们对城市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及现代生活融合情况的看法,波特兰学院实践团做了线上问卷调研收集数据,发现社会公众对古建筑与古城墙维护的满意度较高,但保护意识不足,以下为调研数据: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实践团队进行了线下调研。8月4日至7日,波特兰学院的实践团队踏上了探索老南京城的旅程,开展了以“古韵今辉:南京古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和谐交响”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挖掘和研究南京的古建筑与古城墙,深入了解这座历史悠久城市的文化底蕴。
01 明城墙+玄武门:探寻历史的脚印
据史料记载,南京明城墙的明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城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玄武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也是玄武湖公园的西门。
8月5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市玄武湖公园实地考察。不同于初建时的单孔券门,如今的玄武湖已改建为三孔券门并加造城楼,巍然屹立,宛如守护整个南京的雄鹰。漫步于明城墙边,已然被这宏伟庞大的古建筑所震撼。《儒林外史》中记载“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过去城墙饱经战事所祸,不断遭受破坏,甚至有过被拆除的风险;而如今其已成为重点保护单位,城墙内环设环湖路,便于游客赏湖、观城墙。
随后实践团队抵达湖史馆与黄册库遗址展馆,通过景区专业讲解员的介绍,成员们对古城墙和玄武门的建造历史及改造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玄武门城楼为建国三十五周年所建,八十年前的城墙因遭受战争破坏,荒败不堪,残垣断壁,远不及今日之宏大壮丽。团队成员们亲身代入到过去的年代中,看到了城墙身为城市“骨架”,感受到宽大雄伟城门的敬畏感。
02 南京城墙博物馆:传承文化根
古城墙,岁月流转的见证者。为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对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培养沟通中外的青年使者。8月6日上午,实践团于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实物展品,了解南京城墙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和军事防御功能。团队成员在城墙的遗迹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旧日的城砖、城门和武器装备向在场的成员们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古城墙不仅是城市的守护者,也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它见证了南京城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在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学习和交流,实践团成员们对古城墙的文化根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保护城墙不仅是保存历史遗迹,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他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到南京城墙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让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03 秦淮河:流淌的历史,永恒的记忆
这张黑白照片中的秦淮河,虽无今日之绚烂灯火,却以其质朴无华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河水悠悠,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也承载了南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秦淮河两岸的古建筑得到了精心的修缮与保护,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更融入了现代元素,让这条历史长河在新时代继续流淌,焕发新的活力。
昔日的江南贡院,是无数才子梦寐以求的圣地,这里曾走出过无数状元郎,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凝视这张古昔的照片,不难感受到那份对知识的敬仰与追求。而现在的江南贡院,在保护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已转变为一个集文化展示、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继续发挥着传承文脉、启迪智慧的重要作用。
在古昔秦淮河与江南贡院的照片里,历史韵味犹存。古建筑保护,是缅怀亦是创新,让遗产在现代焕发新生。携手守护,让古建故事永续传承。
总结
保护历史文物,传承文化瑰宝,共塑未来辉煌。此次活动实践团队深入了解南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提升了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老物件,知识面得到了扩充,同时也具备了丰富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今后,团队成员会继续努力,珍视文化瑰宝,续写历史的辉煌篇章。
(图文:张梦佳 贺启航 编辑:刘凤娟 校审:王振宁 责编:尹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