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在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市政府关于表彰南京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获奖者的决定》(宁政发〔2011〕223号)文件中,刘举庆博士等人撰写的《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电极的主体异质结型聚合物电存储器件》论文荣获二等奖,另外,许文娟博士等撰写的《基于含三芳基硼和咔唑单元的离子型铱配合物的氟离子磷光探针—利用三线态-单线态的转换实现比色和比率的双重检测》和硕士研究生殷骏等撰写的《咔唑封端的杂芴类主体材料的分子结构,光电特性的理论研究》获得优秀奖。
刘举庆博士是我校2007级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届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黄维教授和解令海教授,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牵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在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IF=9.86)、Small(IF=7.33)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许文娟博士也是我校2007级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届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黄维教授和赵强教授,曾以第一作者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IF=5.48)、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IF=5.10)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殷骏是我校2009级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黄维教授和陈润锋教授,曾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IF=4.52)、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IF=3.45)、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IF=2.7)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此向获奖的学生和老师表示祝贺,对为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出贡献的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开展了较大力度的变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随着我校研究生创新培养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师资队伍的进一歩增强和优化,高水平创新平台的打造和升级,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都将更上一个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在研究生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局势将一片大好,国家级、省部级的奖项的体现上亦是硕果累累。
本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工作得到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各学术团体的大力支持,共征集论文1857篇,涉及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经过评审专家组初评、评审组长复评和市评审委员会终评三轮评审,通过网上公示,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100篇,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同时,还评出优秀奖501篇,并以市评审委员会名义发文表彰。
本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和评审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覆盖面较广。广大科技人员对论文评审工作的积极关注,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届共征集到学术论文1857篇,涵盖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在数量和质量上较往届都有很大提高。获奖论文的学科分布和获奖单位分布广泛,充分反映了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学术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南京作为科技和人才资源大市的鲜明特色。二是学术水平高。本届论文评选得到各在宁高校、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提高了获奖优秀学术论文的水平,获得一、二等奖的论文均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核心刊物上发表,基础性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学术见解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一些研究的方向属于该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应用前景广阔。本届优秀学术论文紧密结合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论文较多。许多研究成果属于该领域的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很多论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重大的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对南京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影响意义重大。
证 书
刘举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