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信仰》一片之后,我院组织了学生党员对影片的观看后的感受进行了交流讨论,并邀请院党党总支副书记李承晟老师和辅导员李伟老师参与同学们的讨论,与同学们一起共同交流《信仰》给大家心理带来的感悟。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讨论主要围绕同学们对《信仰》一片中几个重要的主人公的特点和对他们的感受展开,现将会议讨论部分发言记录整理如下:
李书记讲话:很高兴看到各位研究生学生党员能够有如此高的热情观看《信仰》一片,该纪录片确实为我们当代学生树立明确的信仰,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入党誓词,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坚持信仰,不断用党的最新思想成果武装自己,不停学习,追求党的事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李老师讲话:看到此次观摩活动如此成功深感欣慰。大家都知道,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创造了历史奇迹,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纪录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让咱们都可以重新树立起更高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标杆。
研三陈萍同学发言:作为曾经的班级党支书,很荣幸自己能够在临毕业前还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观看如此振奋人心的纪录片,我想谈谈罗广斌,陈然,刘国志,丁地平这四个人。其实纪录片中并没有很多他们的身影,因为他们刚听到解放的喜讯,还没来得及看一眼新中国的曙光,就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被敌人杀害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们依据心中模样亲手制作的“五星红旗”,以及他们那充满希望的美好愿景:“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要抬着红旗,含着热泪去迎接我们的党!”这是多么真挚的情感呵!反思自身,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对党的感情又是如何呢?是不是因为敌对势力的长期西化、分化而变得摇摆不定呢?亦或是因为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而对党的信任不够坚定了呢?还是因为党内存在不良风气而心灰意冷了呢?如果有这些杂念,莫如再重温一下影片《烈火中的永生》吧。
研三魏海波同学发言:看了《信仰》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很需要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树立更高的信仰。影片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思德。他的肩上永远背着黑黑的木炭。他立下卓越的战功,却甘心做一名班长,甚至连班长也不做了,去烧炭。毛主席在张思德逝世后,深情地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一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要轻”。如今,距离张思德逝世已过去68年,时代变迁,旧貌新颜。而张思德身上的木炭却永远向我们昭示着: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员的全部人生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
研二张舒同学发言:作为我们院的现任学生党支书,我深知建立一个人生信仰对于我们当今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信仰》中有着许许多多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尽心尽力的优秀共产党员,而我对影片主人公彭湃印象尤为深刻,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把火”。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田契铺约;一把火,燃起了广大农民翻身革命的希望;一把火,也烧的我猛回头品味人生的真谛。如果说为了生活,彭湃自己就是大地主的儿子,他留洋归来、学业有成,不愁加官晋爵、封妻荫子。可他,却偏偏一把火都烧掉了,只为一个真理:解放劳苦大众,实现共产主义。有句话说的好:活在当下。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不免有些迷茫,我也常常试图用“活在当下”这四个字来安慰自己,姑且就这样麻木吧,反正大家都活在当下。可是彭湃的这把火,使我不禁要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虽然现在不一定能完整地诠释,至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生命,除了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以外,应该有更广的深度和更宽的厚度。
研二潘俏羽同学发言: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方志敏。他那深邃的目光始终凝望着祖国的大地,目光里,是他毕生希望看到的、但最终无法尽收眼底的《可爱的中国》。如今,在他目光凝视的前方,一对年轻夫妇正牵着可爱的孩童幸福地走过,葱绿的草地在清风的抚摸下,是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和谐。那深邃的目光呵!让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蔽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可以想象,方志敏在狱中写下这段话时,必然是钢牙紧咬、目光如炬。如今咀嚼,不禁使人心神激荡、热血沸腾。先烈的期望、历史的重任,已经逐渐落到我们这一代党员的肩上,唯有扬鞭奋蹄,不敢稍事懈怠。
研一匡子卓同学发言:看望影片,真的感觉自己热血沸腾,信仰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可贵和重要啊,我想谈谈影片中我最熟悉的四个人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科学是没有祖国的,但科学家有祖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多少仁人志士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偏偏要回到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祖国。如今,当我们自豪地看着神九飞天电视直播的时候,是否还能记起茫茫的西北大戈壁核试验场上,抛妻舍子、隐姓埋名、整整度过8年单身汉生活的科学家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就在他因核辐射癌细胞扩散无法医治的时候,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研一张琪同学发言:刚刚师兄师姐还有各位老师领导说了很多,我也感同身受,其实在整个影片中还有其他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共党员前辈们。比如带头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王进喜,还有甘愿做大海里一滴水的雷锋,还有孔繁森、焦裕禄、甘祖昌、蒋筑英、沈浩、杨善洲、郭明义……。一座座丰碑,引领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汇聚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