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毕业季:学位服带来"五行五色"中国风

发布时间: 2014-02-24      访问次数: 37

 

 

    金木水火土、白青黑赤黄,在4000年前的夏商时期,中国人就开始认为,有五种基本物质组成了万物。在26日晚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学院师生团队自创的五行五色学位服也带来了浓厚的中国风。
  典礼在该校象山校区举行,这个校区的设计者是国内唯一的建筑学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教授。多年来一直专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为维护中国文化传统大声疾呼的王澍,当晚以博导的身份,穿上了五行属土的导师服:感觉有点意思。
  方帽黑袍的西式学位服有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和垂布(披肩)四个组成部分,中国美院的学位服同样有这四个部分,但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布料主选中国最古老的服装布料——轻薄透气的麻布。麻布易皱则辅以少量化纤;
  学位帽由四方改为三角,代表了学校所要求的创新精神、使命精神和诗性精神;
  流苏长穗从帽檐移到了胸前,并系上了校徽方牌和中国结艺中的磐结,这代表学子与母校间的纽带,也寓意学子走出校门后要如磐石般坚韧沉着;
  学位袍采用中式的立领和对襟,袖口也由窄改宽。对襟上的一字横扣分别为四枚、七枚、十枚,对应学士、硕士和博士在大学里攻读的时间,导师服和院长服则相应增加到十二枚扣和十六枚扣。
  教育部曾经规定过文理工农医和军事六大类学位服的饰色,而艺术类两年前从文科中独立成为独立学科后,学位服的饰色并未相应明确。因此,设计团队运用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修饰披肩和流苏,建立了独特的学位服色彩系统:学士服取如木在林的竹绿色,硕士取如水在渊的玄青色,博士取如火在野的朱砂色,导师取厚德载物的土黄色,院长取自强不息的金白色。
  以往都是租用现成的西方典服,而那套典服的内涵我们并不知晓。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衣冠正,方能正名分;身形正,方能正心神。中国的大学应当有自己的毕业正装,这正装应当蕴涵学院的理想,体现责任的担当。
  由于流苏在学位服上的位置作了修改,因此,由校长或导师拨动学位帽上流苏的传统方式也改为将流苏由学生胸前抛至肩上。许江说,流苏在胸前,寓意着青春在学校备受关怀,抛到肩上,就寓意着担当和重任。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许江带着腰伤站立在主席台上,逐一为300多名硕士、博士授予学位,而在典礼结束后,他对于本科生的合影要求也是来者不拒,直到最后告饶全身都湿透了。
  青春不毕业……但是,毕业前后的青春还是会有变化,会有不同的担当。许江告诉学生,抛动流苏的一刹那,你们完成了一份生命的仪典和升华,你们接受了一份学术家族和脉络的重托与期望,你们担当起一个艺术创造者的身份和职责。
  这套学位服是由中国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主任吴海燕带领的团队设计的。这位中国著名的女服装设计师告诉记者,早在三四年前学院就有自主设计学位服的动议,最终在本学年付诸行动,中国的学位服应该更多地体现中国的精神,这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仿效汉服或唐装,我们认为那只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服装式样,而中国文化既主张独立也主张和同,因此我们的设计也注重与国际传统相通。吴海燕说。
  毕业生们对独特的中国式学位服也感到惊喜。国画系本科生杜昕说:这样的学位服体现了艺术院校的个性,我还是挺喜欢的。油画系硕士生唐千则告诉记者,他计划工作几年后攻读母校的博士生,争取穿上朱砂色的博士学位服。
 

 

 

                                                  

                                                  来源:新华网(2013年7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