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学复课的特殊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理应主动作为,从四个方面构建起疫情背景下多维育人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展现战“疫”成绩,彰显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科学抗疫,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蔓延态势,并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出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一全球性事件,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当好“解读者”和“串讲人”,用好用活疫情防控这本鲜活教材。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战“疫”成绩进行深度挖掘,理直气壮地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要突出讲好在此次疫情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大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不惧牺牲、冲锋在前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全方位展现中国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大国担当,通过中外数据对比、案例比较等,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要用好真实案例,生动讲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多维展示当下中国的综合国力。
讲好人民故事,凝聚奋进力量。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共同下好了全国疫情防控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将此次抗击疫情的战争性质定性为“人民战争”,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战争新内涵。人民战争既是宏大的,又是具体的。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事迹和典型人物:84岁高龄依然挂帅出征的钟南山院士、73岁仍然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的李兰娟院士,以及千千万万奔赴湖北一线、坚守本职岗位的警察、医生、护士、建筑工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想方设法挖掘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的战“疫”故事,将其加工、转化为独特的育人样本,引导学生体悟英雄精神,凝聚起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守望相助、敢于胜利的强大思想共识;要将抗击疫情的人民故事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讲好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育人工作;要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所在城市的战“疫”典型进行先进事迹宣讲,安排参与此次疫情防控的学生志愿者畅谈心得体会,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人文关怀,培育良好心态。此次新冠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线上学习由于受到时空限制,加之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待检验;长时间的隔离封闭使得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无法满足,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电子产品成为隔离时期打发时间的主要工具,网络消极文化趁机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扩散、蔓延;一小部分学生由于亲身经历或者亲人被病毒感染,出现了一些心理困扰,甚至留下了心理创伤。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心理疏导,稳妥做好疫情善后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围绕此次疫情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人文关怀,精准开展学生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工作尤为必要。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正当学习诉求;要利用线上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动员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和专业导师等,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谈心交流;要以疫情期间的真实事件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下决心提升自身生命的厚度与质量。
强化形势宣讲,引导社会实践。疫情期间,由于正常的生产活动受到干扰,全球经济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做好形势与政策的宣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重大事件,正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当前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关键时期,扎实推进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组织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为国家、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大量数据、案例对比,给学生讲清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基本形势,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坚定信心;要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指导学生在危中寻机、危中求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要针对学生专业特点和疫情防控要求设置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历练成长、建功立业;要对毕业年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宣讲,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务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对标对表,不仅要在此次大考中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特别注意在此次战“疫”实践中提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行之有效的重大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机制。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