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科研违规乱象须狠抓落实

发布时间: 2020-09-16      访问次数: 21

日前,科技部发布的《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正式生效,对6大类主体、64种科研违规行为亮出“组合拳”。“这次新规定划定了底线,明确了界限,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科技活动违规行为,将进一步推动建设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科技创新依靠科技人才,正是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水平才获得了长足进步,在众多领域实现了追赶,并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科研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

不过,长期以来我国科技领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贪污腐败等。新规对症下药,严厉打击科研违规行为,明确底线思维,以期彻底根除科技界的顽疾,促进我国科研走向正轨。

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堵住制度漏洞,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实现正向良性循环。新规覆盖6大类主体、64种科研违规行为,并针对具体科研违规行为,分别采取撤销奖励或荣誉称号、追回奖金等10类处理措施,41个部门实现联合惩戒,压实科研单位第一主体责任等。由此划定底线,将科研违规行为“一网打尽”,令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不敢轻易触碰规定“红线”,以摒弃不良风气,建立健康有序的科研工作制度,促进科研水平持续进步。

新规的实施是学术内在要求,清朗环境有利于科技创新。科研是一个严谨求实的领域,从世界科技发展历史来看,科技没有捷径可走,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踩实走稳,把根基打牢,方可行稳致远。而且,每一项重大科研项目都非一日之功,往往要耗费十几年、数十年的时间,这就要求有一种公平公正的环境和规则。新规全面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通过肃歪风、树新风,引导科研人员放下思想包袱,摆脱浮躁心态,去除无谓干扰,正心静气、潜心研究、追求卓越,踏踏实实干好科研工作。同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成果,为科研活动有序开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保驾护航。

新规的实施也是人才强国要求,有助于培养和挖掘优秀科研人才,促进人才各尽其力。科技以人为本,科研人才是最重要的要素。目前科技界存在论资排辈、小圈子等不良现象,妨碍了科研人才的涌现。因此,要发挥新规威力,打破不合理限制,废弃论资排辈陋习,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建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竞争机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制度。

科研机构管理方要发挥专业精神,去除行政化束缚,减少对科研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建立信任为前提、诚信为底线的科研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让真正有科研实力、有创新意识的科研人才留下来。给予科研人员充分信任和自由,提供最大的舞台,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活创新力,为我国培养和挖掘一大批优秀科研人才,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人才基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09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