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第一届“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颁奖仪式在仙林校区图书馆512会议室隆重举行,因疫情防控需要在三牌楼校区图书馆设了分会场。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姜小舜出席颁奖仪式,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何海洋、图书馆副馆长储金节、获奖学院及学生代表、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全体指导老师以及大赛支持单位南京超星数图公司王跃总经理一行共四十多人参加了颁奖仪式。图书馆庄国波馆长主持颁奖仪式,王红兵副馆长负责分会场活动。

颁奖仪式主会场
颁奖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姜小舜总会计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指出:本届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是检验我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重要活动,同时通过校内比赛选拔出来的队员在江苏省仙林高校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中代表南京邮电大学展示了风采。讲话中,姜总还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指出大学时期学到的任何知识都可能为将来的成长道路埋下一颗种子,在工作后遇到适合的时机和条件就会发芽、生长、壮大,成为成长、成才的助力。最后,姜总会计师勉励同学和老师们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我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同时祝愿“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今后越办越好。

校领导在颁奖仪式上讲话
图书馆庄国波馆长在主持仪式时回顾了由学校研究生工作部和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南京邮电大学第一届‘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的筹办过程和比赛情况,并通报了由省图工委支持、相关高校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仙林高校‘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赛况。表示本届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顺应了我校人才培养和研究生科研的现实需要。图书馆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再接再厉,为我校学生提供宽广的舞台、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

庄国波馆长主持颁奖仪式
图书馆储金节副馆长宣读了本次大赛的获奖名单。孙冠等两位同学获得一等奖,杨悦等五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年孟奇等十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另有27位同学获得优秀奖。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3个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储金节副馆长宣读获奖名单
表1:南京邮电大学第一届“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名单 |
一等奖 | 孙冠,范隽雯 |
二等奖 | 杨悦,徐思敏,俞犇、杨凯翔,王皓 |
三等奖 | 年孟奇,吴雨欣,杨正伟,俞长绘,王文豪牛全旺,陈雨萱,汪矜持,张香成,覃健 |
优秀组织奖 | 社会与人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储金节副馆长还宣读了我校代表队参加仙林高校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决赛获奖同学名单,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获得最佳创意奖。
表2:我校在江苏省第一届仙林高校“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人 | 单位 | 指导老师 |
二等奖 | 袁瑞卿 |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 曹海峰、杜昊、刘佳雨 |
郑智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陈越 | 社会与人口学院 |
三等奖 | 俞犇 |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曹海峰、耿红梅、施晓莹 |
王皓 | 理学院 |
杨正伟 | 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最佳创意奖 |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
校党委常委姜小舜总会计师、研究生工作部何海洋部长、图书馆储金节副馆长等分别为主会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奖杯和奖品,并与获奖代表合影留念。图书馆王红兵副馆长同时在分会场为三牌楼校区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

校领导与省赛获奖同学合影

校领导与获奖同学和获奖单位代表合影

何海洋部长为获奖同学颁奖

王红兵副馆长在三牌楼分会场为获奖同学颁奖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的研究生袁瑞卿同学代表获奖同学发表了参赛感言。她表示:通过本次校内和校外大赛,不但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和运用,而且结识了很多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同学,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袁瑞卿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超星数图公司王跃总经理表示,超星公司将一如既往的配合和支持各大高校图书馆,致力于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断将“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办成规模、办成品牌,争取办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赛事。

超星数图公司王跃总经理讲话
颁奖仪式结束后,校领导和主会场的全体参会人员在仙林图书馆彩虹楼梯合影留念。

校领导与主会场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大赛由我校研究生工作部和图书馆联合主办,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以“迎八十校庆,检信息蓝海,索创新宏图”为主题,经过赛前宣传动员、报名、培训、线上答题、提交检索报告、成绩评定等诸多环节,克服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种不利因素,历时近2个月。通过本次大赛,同学们不但熟悉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分布,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而且锻炼培养了通过信息检索、信息学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极大地有利于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很好地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目的。
(撰稿:曹海峰、刘佳雨 摄影:刘佳雨、顾莹 编辑:韩青松 初审:储金节 审核:庄国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