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校园,春风和煦,书香拂面,正是阅读好时节。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来自计算机学院研2022级第一党支部的26位党员同学齐聚图书馆文化活动共享空间,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当青春遇见马克思”读书分享会正在举行,大家以书为媒,以思为桥,共同开启了一段与马克思精神对话的旅程,感悟青春与伟大思想的交融之美。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一书以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维度出发,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马克思形象。活动伊始,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朱晓楠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思想的力量——马克思光辉伟大的一生》的领学,她生动地描述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详尽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主要思想和卓越成就,让大家深刻领略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深邃智慧与独特魅力。
爱情、友谊、事业、人生选择,这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挑战的主题,年轻的马克思与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都曾面临过深深的困惑,但他并未被这些困惑所束缚,而是一一拨云见日,探寻出其中的真谛。大家深入研读了《青年的困惑与马克思》这一章节的内容,四位学生党员结合实际,轮流分享了各自的读书心得,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青年时期的困惑与挑战,以及马克思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启示,引发了在场党员同学的强烈共鸣。
友谊究竟是什么?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让友谊的小船牢固前行而不说翻就翻呢?商钰玲同学在《举世无双的友谊》这一节的分享中给出了答案,她向大家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人堪称举世无双的友谊,表达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受马克思交友观的滋养,足以获益一生,要交“志同道合”“同甘共苦”“正直善良”“势均力敌”的朋友。
李超同学的分享主题为《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工作》,他聚焦当下的“反内卷”“佛系青年”等热门词汇,表示尽管大家口头上说不要卷,但行动上依然是积极的,并没有多少同学真正躺平放弃,还是在坚忍不拔地努力,在追求自身完美、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不懈前行。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孙朝润同学在《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光辉的顶点》一节的分享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这一名言,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天地境界”的学术志向,他持之以恒的学术经历、如饥似渴的学术精神、严谨求实的学术方法,无一不在启发着当下的青年学生,研究工作该如何更加扎实、如何服务于社会,如何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贡献。
1835年秋,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写下了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青年如何选择职业给出了富有见地的答案,时隔一个多世纪,该文仍对广大青年的职业选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次活动主持人、支部副书记张佳宁作题为《当代青年的困惑与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读书分享,她从马克思这篇富有指导意义的文章讲起,结合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的科研、求职实际,号召大家能够学习马克思高尚的人生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的、有尊严的职业。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星和全体党员同学一起,聚精会神地聆听了每位同学的分享,对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入且有针对性的解答。他对支部党员同学提出了三点殷切的期望:一是勤读。鼓励大家通过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读好专业书籍,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善思。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鼓励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提出问题、多进行反思,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致用。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希望大家能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支部建设和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分享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但同学们对新知的追求永不止步,阅读的旅程仍在继续。作为一支全部由工科生组成的研究生党支部,各位党员同学不仅是信息蓝的践行者,更是党旗红的坚定传承者。工科生的世界,绝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代码与无尽的编程,而是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内涵。工科生的脚步,不仅仅停留在教研室和实验室,更是丈量过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过历史的厚重与深沉。工科生的心灵,不仅仅满足于技术的追求与突破,更是渴望着精神食粮的滋养与升华。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写道:“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让我们以阅读为帆,以青春为舵,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来源:院官微 编辑:刘少康 审核:董西飞、刘星)